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的注意力成為了最寶貴的資源,在這背景下,一種新興的娛樂形式——微短劇,憑借精煉的敘事、緊湊的節奏,完美地契合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觀看習慣,成為了當代文化娛樂領域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實際上,中國微短劇的起源遠早于大眾普遍認知的時間點,其萌芽最早可以回溯到2012年播出的《屌絲男士》以及2013年在優酷平臺亮相的《萬萬沒想到》,這兩部劇以緊湊短小的劇集生產模式在網絡迅速傳播,為微短劇的形成發展奠定了先河,但受制于彼時互聯網環境的成熟度及觀眾觀看習慣的局限,該類型的制作并未得以廣泛發展。
而由于豎屏時代的來臨,微短劇這一精準對接數字時代觀眾碎片化、即時化娛樂需求的文化形式得以嶄露頭角并迅速發展。據互聯網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為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微短劇展現出蓬勃發展的生機。
然而微短劇在迅速崛起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內容同質化、質量良莠不齊、版權爭議頻發以及過度商業化等問題,不僅影響了觀眾的觀看體驗,也制約了微短劇的長遠發展。
面對這一系列挑戰,廣電總局從2020年開始先后針對微短劇發布系列規定,包括《關于網絡影視劇中微短劇內容審核有關問題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以及近日業界熱議的最嚴短劇新規《關于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以下簡稱《工作提示》),從規范,到深化,再到細化,一步一步地為微短劇這一新型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一方面,廣電總局清除低俗、劣質的內容為優質作品騰挪出了空間;另一方面,備案公示的規范化操作則為微短劇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與秩序。據廣電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1-5月期間共有1152套、總計40802集的重點網絡微短劇順利通過了備案公示,這標志著在經歷了前期的治理整頓后,微短劇行業正步入內容豐富、品質提升的良性發展階段。
在這些獲得備案公示的網絡微短劇中,都市題材占據了半壁江山,顯示出都市生活故事對觀眾的強大吸引力,傳奇題材的微短劇也表現突出,市場份額超過了10%,表明觀眾對于融合歷史與幻想元素的敘事仍然抱有濃厚興趣。此外,有近30%的微短劇屬于未被特定分類的“其他”題材,這反映出微短劇市場內容的多樣化和創新性,涵蓋了廣泛的風格和類型,滿足了不同觀眾群體的偏好。
據互聯網調查數據顯示,網絡微短劇之所以能俘獲觀眾的心,三大關鍵要素依次為:高水平的制作工藝、演員精湛的演技,以及劇情主題能否觸動人心、引發共鳴。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的制作水準與演員的表演魅力同樣被視為決定觀眾是否會進行多次觀看的核心考量。這些數據不僅勾勒出了微短劇領域的熱門風向標,也映射出管理部門對這一新興內容形態扶持與規范的雙重努力,推動微短劇市場向著更加健康、繁榮的方向邁進。
圖1 2024年1-5月全國重點網絡微短劇規劃備案公示統計
而微短劇的未來發展之路在廣電新規的引領下將展現更多元化的內容形式,涵蓋文旅、歷史、奇幻等豐富題材,滿足不同觀眾需求。藝術層面將追求更精良的制作水準,融合電影級拍攝技巧與創新敘事手法,提升觀感體驗。
如橫屏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以創意的方式,結合歷史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了文物回歸議題,激發了觀眾愛國情懷;
圖2 橫屏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劇照
又如豎屏短劇“王媽”系列,其以獨特的視角、貼近生活的內容、反套路的劇情設計,引發廣大打工人強烈共鳴,為微短劇市場的拓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圖3 豎屏短劇《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里當保姆》劇照
這些預示著網絡微短劇正逐步邁向更富有創新精神和思想深度的階段。未來我們期待微短劇在能在內容的原創性、藝術表現力以及社會價值的傳遞上,實現全方位的突破與飛躍,進而成為文化交流與輸出的新渠道。
展望微短劇新時代,隨著行業規范的完善和技術的革新,微短劇將展現出更加豐富多元的面貌,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視聽體驗。在新規的引導下,它將進一步挖掘社會熱點,傳遞正能量,成為連接大眾情感與文化認同的橋梁,不僅滿足娛樂需求,更激發思考,促進社會進步。微短劇,正以其獨特的魅力,書寫著數字時代的文化新篇章。
END
蔡芷琪
(作者系廣州賽立信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研究員)
賽立信融媒研究小組出品
審核 | 曾婷婷
責編 | 李倩宇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體育東路116號財富廣場東塔18樓
電話:020-22263200,020-22263284
傳真:020-22263218
E-mail:smr@smr.com.cn
賽立信研究集團 2017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6 sm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11102332號